电子报

为“敢执法”撑腰 为“善执法”赋能 看株洲荷塘公安的执法规范化实践

湖南法治报触屏版 · 公安
发布时间:2025-11-01 | 点击量:6925

湖南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杜巧巧 通讯员 罗泳钧

当诗意的“荷塘月色”融入现代城市治理的考题,株洲市公安局荷塘分局以连续6年“全省执法质量考评优秀”、15年“全省平安县(市)区”的扎实成绩,以及全国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全国依法治理创建活动先进单位等荣誉,写下了他们的答案:让法治如月光般浸润每一片荷叶,将秩序写入街巷日常。

从“民警敢执法”到“群众信执法”,再到“企业靠执法”,荷塘公安紧扣队伍、监督、民生3条主线,织就一张刚柔并济的法治之网,一步步从“合格”走向“示范”,从“示范”跃升为“标杆”。

近日,湖南法治报记者走进荷塘公安分局,探寻他们如何将“月色荷塘”淬炼为新时代基层法治的“荷塘样板”。

把“人”的标尺立成

“法”的准绳

执法的根基,在于执法者本身。

正如该局“全省破案能手”李圣文在司法考试笔记中所写:“法律是民警的铠甲,也是人民的武器。”这句话生动诠释了荷塘公安将“人”视为最核心执法资源的理念。

在这里,政治建警体现为具体的行动。主题教育常态化开展,将“以证据为中心、以法律为准绳、以满意为目标”的办案理念深植警心。警示教育升级为“案例复刻课”,民警通过角色代入还原违纪现场,让“身边事”成为长鸣的警钟。一套集“全程监管、案例复盘、精准补短”为一体的闭环机制,持续推动着执法素养提升,让执法规范成为习惯。

专业能力的淬炼如静水深流。分局全力支持民警参加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和高级执法资格考试,营造出全警学法、全局崇法的浓厚氛围。如今,11名通过司法考试的“律师民警”和19名高级执法资格获得者成为中坚力量。

通过系统化队伍建设,荷塘公安真正将“人”的标尺立了起来,让“法”的准绳贯穿始终。

与此同时,分局坚定为依法履职的民警撑腰鼓劲。2023年以来,共办理民警维权案件27起,让“敢执法”的底气有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把监督嵌入权力的

每一道齿轮

在省人大代表刘国平看来,执法者有“敢执法”的底气,更需有“善执法”的智慧。

荷塘公安将监督深度嵌入权力运行的每个环节,让阳光照亮执法全流程。

制度先行,筑牢规范根基。分局出台4部内部规范性文件,为执法环节划定清晰边界。重大决策实行法制部门与法律顾问“双审”机制,今年通过21次公检联席会议、35起案件“过堂会审”,确保“案不漏人、罪不漏证”。

科技赋能,实现动态监管。依托执法监管平台,系统自动预警、每周制发《执法提醒清单》,推动问题“日清周结”;结合个案抽查、疑难会商与检警协同,严把案件质量关,推动监督由事后纠错向事前预防、事中控制转变。

开放参与,引入社会监督。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警风警纪监督员等组成“第三方评议团”,定期对案件挑刺找茬;“两评两访”机制将群众满意度从“软参考”变为“硬指标”。

法制大队长吴辉向记者介绍:“近3年来,我们组织案件评议会12场,回访警情1万余起,案件评查合格率始终保持100%,实现了重大执法过错‘零发生’。”

把执法写进发展与民生的共同叙事

执法的终极考场,不在案卷,而在民心。

荷塘公安始终坚持将执法融入发展与民生的共同叙事,让法治成为可感的温度与可及的安全。

在民生关切上,他们追求“小案快破”的速度。对“盗抢骗”案件实行“朝发夕破、夕发朝破”机制,2024年侵财案件破案率同比上升21.3%,攻克了35年前的命案积案。在反诈战场,他们自主研判发起全国集群战役,抓获323人,挽损2000万元,创造电诈发案与案损同比双下降的“荷塘奇迹”。

在护企安商中,他们传递“遇事不求人”的温度。园区警务室“一企一档”,对涉企警情“一键响应”。2024年,明照派出所48小时跨省追回金信公司价值百万元误发货物。对侵害企业犯罪“零容忍”,快侦快捕为一企业全额追回416万元损失。

在基层治理里,他们破解“最后一米”的难题。茨菇塘街道依托753名“红袖标”与民警共建“10分钟矛调圈”,纠纷总量下降70.6%;全市首创的医警联动醒酒治疗室,将醉酒警情从“约束风险”变为“救治服务”,让群众真切感受到“执法有力度更有温度”。

当执法成为百姓触手可及的“幸福增量”,当法治与民生同频、与发展共振,平安便成了荷塘最坚实的底色。

“先把‘人’立起来,再把‘权’晒出来,最后让‘法’活起来。”荷塘区副区长、公安局长言清总结道。

如今,当人们漫步月下,不仅感叹风景如画,更深知有一支被信仰淬炼、被监督打磨、被民生检验的警队,正用规范执法的密码,守护着一方“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平安与诗意。

责编:李迅

一审:艾京昆

二审:伏志勇

三审:万朝晖

来源:湖南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