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慈利法院主动上门“问诊” 为百亿实体项目破局

湖南法治报触屏版 · 张家界
发布时间:2025-10-27 | 点击量:5752

湖南法治报讯(通讯员 谭宇轩)在慈利县实体产业升级的关键期,湖南某新材料的百亿项目遭遇供应链履约、建设工程纠纷等多重难题。慈利县人民法院第五党支部主动作为,将司法服务深度嵌入企业需求,全程护航项目推进,以精准高效的举措为企业纾困解难,让法治化营商环境成为企业安心发展的"定心丸"。

“企业有需求,司法必回应!”这是慈利县人民法院第五党支部全体干警的共同承诺。在得知该公司新材料项目的困境后,党支部迅速组建以党员干警为核心的专项服务组,提前研判项目可能涉及的法律风险,形成详细“问题清单”,主动深入项目建设一线。

在机器轰鸣的厂区和原材料仓库,干警们与企业负责人、技术人员面对面交流,解读法律政策。针对原材料采购合同权责划分、原材料销售知识产权保护、建设工程安全责任界定及投产后用工纠纷预防等关键环节,逐项排查风险点并现场提供解决方案,让企业切实感受到司法服务的温度与效率。“法院主动上门帮我们梳理问题、出谋划策,这份‘零距离’关怀让我们发展更有底气了。”企业负责人由衷感慨。

“司法服务不能‘一刀切’。”针对原材料提纯与生产行业的特殊性,第五党支部创新推出“一企一策”定制化服务。结合涉企典型案例,梳理合同签订、履约监管、纠纷应对全流程,重点标注原材料质量争议、产品运输责任划分等行业常见法律“坑点”,形成简洁实用的操作指引,确保企业“拿来就能用、用了就有效”。

同时,党支部建立常态化对接机制,针对项目后续投产可能涉及的市场拓展中的知识产权保护等需求,承诺第一时间响应,为企业长远发展提前筑牢法治屏障。

“既要解燃眉之急,更要固长远之基。”第五党支部将“党建+普法”融入助企行动,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开展定制化专题座谈,通过案例讲解、互动答疑等形式,提升企业管理人员及员工的法律意识。此外,支部还推动建立长效服务机制,定期回访企业,动态跟踪项目进展,及时解决新出现的法律问题,真正实现司法服务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

慈利法院第五党支部的助企实践,是法院践行“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生动体现。未来,该院将进一步推广“党建+法治”助企模式,以更主动的姿态、更精准的举措、更优质的服务,为市场主体纾难解困,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为实体产业升级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坚实法治力量。

责编:王辉

一审:曾金春

二审:伏志勇

三审:万朝晖

来源:湖南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