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屹
在这个信息飞速流转的时代,我们行色匆匆,穿梭于岁月之间。职场作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已超越单纯的谋生范畴,它既是个体成长的锻炼平台,也是社会经济运行的重要推动力,更是精神追求的一种实现途径。职场如同一面多棱镜,既映照出竞争法则的现实,也折射出人性中的光芒。自古以来,职场中便存在诸多值得深思的现象。我们不妨深入其背后,体悟职场人生的复杂与微妙,即便身处逆境,也应当散发内心的光热。
杜甫在《贫交行》中写道:“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刘禹锡《竹枝词》亦云:“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曾巩《咏柳》叹道:“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张九龄《感遇》诗曰:“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龚自珍于《己亥杂诗》中疾呼:“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此类诗句,不一而足。
从杜甫笔下权力更迭的翻云覆雨,到龚自珍对人才选拔的深切呼吁,千年以来的职场困境竟如此相似。这些古典诗词不仅刻画了职场的艰险与世情的淡薄,更以深刻的比喻与哲理,揭示了职场中的不公与人性的复杂。
有人言,职场如战场,枪林弹雨,危机四伏。
在这片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有的充斥着明争暗斗,有的遍布算计,有的流言四起,有的欺骗横行,有人被无形定格,有人永远奔波。
职场中的种种困境,实则是成长过程中难以回避的历练与洗礼。我们应当透过表象看清本质,有效识别并防范潜在的陷阱与风险。
任性用权,利己排他。
纵览古今,职场中往往存在复杂的人际关系、权力博弈和政治运作。部分掌权者为巩固地位,往往任性用权,处处彰显权威,导致打压排挤、处事不公等现象频发。有人为谋求政治依附,拉帮结派、搞小圈子;有人为攫取经济利益,进行权力寻租、利益输送,处处维护关系人,竭力打压竞争者。在征求意见或谈话交流时,若员工提出不同看法,哪怕切实中肯也易被视作挑战权威,从而遭受无端指责、刻意刁难甚至变相惩罚。
道貌岸然,心怀不轨。
此类人擅长自我伪装,表面正直诚信,内心却藏匿不可告人的动机。他们往往言行不一,以道德之名换取他人信任,实则暗藏心机、图谋私利。常摆出正派姿态,言语充满大道理,而行动却背离初心。
冠冕堂皇,暗箱操作。
冠冕堂皇与暗箱操作往往并存。某些管理者以规则、程序或公共利益为名,掩盖非正当行为,实施隐性压制。有的表面执行政策,实则利用信息不对称截留资源、牟取私利;有的在绩效考核或评优中标准浮动、因人而异,形式上合规,实质上却经不起推敲。
厚此薄彼,优亲厚友。
这是职场中常见的关系逻辑。关键任务和有利机会往往分配给亲近者,而繁琐或吃力不讨好的工作则推与他人。其目的在于限制非关系员工的成长空间、压制其发展可能性。甚至有时,在你付出心血即将完成项目之际,管理者会安排亲信接手扫尾工作,从而分走本该属于你的成绩。
妒贤嫉能,埋没人才。
心术不正、心胸狭隘之人,一旦掌握权力,不仅不会举贤任能,反而因嫉妒而排斥人才,甚至中伤诽谤,导致他人成绩被掩盖、才华被埋没。尤其当他人能力出众、成绩显著时,更易遭受忽视、否定甚至暗中破坏。
黑白不分,人云亦云。
管理者犹如一面放大镜,可拔高优点,亦可放大缺点。当你遭受排挤时,他们往往夸大甚至歪曲你的失误,制造负面舆论,使人不辨真伪、跟风评价,最终损害你的形象与声誉。
信息垄断,资源独占。
信息被少数人控制,并成为其牟利工具。本应公开的信息被隐藏或选择性披露,导致信息不对称,影响评价与决策的客观性。甚至一些本应共享的基础工作资讯,也被视为个人私产,不予公开,从而增加他人工作负担,影响整体效率。
职场中,管理者某些看似无心的举动,有时背后却藏着针对与排斥之意。若不谨慎应对,极易陷入被动,影响职业发展。
尤其常见的包括所谓“三化”现象——
冷落孤立,工作边缘化。
通过分配无关紧要的任务,使你逐渐脱离核心业务,示范效应下,同事也逐渐将你孤立,最终陷入孤军奋战之境。
冷嘲热讽,语言暴力化。
出于自利或恐惧,有些人通过直接或间接的讽刺、当众批评、散布谣言等方式实施打压。介绍情况时故意贬低,破坏你的人际关系;而对利益关系人则过度表扬、帮助塑造形象。
死揪辫子,形象标签化。
对你过度审查、揪住小错不放,反复提及、当众渲染,给你贴上负面标签,损害形象与信任,破坏团队和谐。
古语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职场中种种异象,根源在于部分人唯利是图、损人利己、假公济私,严重侵害他人正当权益,不仅给受害者带来沉重压力,影响其工作与身心健康,更破坏团队氛围与发展环境。
遭遇职场困境,常使人焦虑无奈、进退两难。
管理者一边指责你不够积极,希望你改进表现;而当你真正积极建言、做出成绩时,却又批评你“爱出风头”。这种正反两面的打压,意在挫伤你的积极性与自信。即便尽力而为,也难满足其要求,因为他们意在挑刺。
有人说,职场如戏,戏里戏外,全靠演技。
在社会变革与激烈竞争的时代,每个人都在职场中扮演不同角色,演绎各自故事。
虚假包装屡见不鲜,能力与岗位不匹配时有发生,进而引发“劣币驱逐良币”效应。唯有知情者或深谙其道者,方能看透这场演出。
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此类行为在职场中并不罕见。为凸显自身能力,有人虚构经历、背景与人脉,掩盖事实、自我包装,诱使他人轻信,实则贻笑大方。
口是心非,表里不一。
这是投机心理的体现,根源在于本位主义。表面积极承诺,实际工作中却阳奉阴违、暗中阻挠。面对机会或资源时故作不在意,实则内心渴望,隐藏真实意图。
抢功甩锅,责任推诿。
其特征是占功诿过、怕担责任。将集体成果归功于自己,把问题推给他人或外部因素,甚至让下属代写检讨,回避自身管理失误。常见做法还有刻意淡化他人贡献、抬高自己,或借贬低对手以邀功。
趋炎附势,见风使舵。
指依靠攀附权贵以谋利,本质是对权力与地位的刻意迎合。职场中此类行为屡见不鲜。有人为达目的,积极依附权贵,随机应变、调整立场。原本支持你的人,也可能因管理者态度转变而疏远甚至排挤你。
明哲保身,同流合污。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是典型的明哲保身,本质是良知缺失、不作为。有人为自保不惜牺牲他人利益,丧失职业道德;甚至与不良风气同流合污。而那些敢于坚守正义、挺身而出者,则显得尤为可贵。
狐假虎威,恃强凌弱。
有些人并无真才实学,却倚仗他人权势抬高自己、欺压弱者。喜欢打官腔、摆架子、抖威风,实则是官僚作风的表现,反映其素质与能力的不足。
挑拨离间,搬弄是非。
此类行为往往相伴相生,意在制造矛盾、破坏团结。有人为达个人目的,向领导打小报告、曲解他人言论、扩散不实信息,故意引发对立,损害人际关系。
装模作样,卖乖讨好。
为讨好上级,有些人故作姿态、不懂装懂。简单工作拖沓完成,却夸大自己的认真;动辄开会、报告,看似重视效率,实则并未解决实际问题。
职场中的各类异象,或明目张胆,或隐蔽迷惑,其本质皆是权力滥用、资源争夺与人性博弈的体现,根源在于利益驱动,是人性在复杂环境中的真实反映。
有人说,职场如情场,爱恨交织,情非得已,其中滋味唯有自知。
不论从事何种职业,皆需直面职场。其中的困境与异象正如人生的经历,有温暖也有冷漠,有眷恋也有疏离,有剧中伤感,也有现实挣扎。
无论经历什么,皆不应活在他人的评判中。职场可改变你的行为,但不该扭曲你的核心价值。你可适应规则,但不必成为自己所厌恶的那类人。
透过职场万象,可见诸多不公如同一层阴影,无声笼罩心灵,使人充满抱怨与失望,深感无助与无奈,甚至呼天不应、叫地不灵。此时唯一可触碰的,唯有自己的灵魂与体温。
职场如熔炉,生活似淬火。
有人在此炼就金身,有人却被燃成灰烬。人生真正的淬炼,在于看清职场异象而不被同化,身处困境却始终心向光明,于大熔炉中不断锻造自我。既能在竞争中开辟道路,也能在静谧深夜,听见自己的心跳。
职场之中,既有阳光,也有阴影。有人平步青云,有人黯然离去,更多人则原地徘徊,如同被困于琥珀中的昆虫,保持挣扎的姿态,却早已失去挣脱的力量。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职场异化常如影随形,悄然侵蚀热情。或愤怒、或无奈、甚至窒息,但终将发现,真正可依靠的,唯有自身的能力、判断与信念。
职场之路,从来非坦途,而是布满荆棘与坎坷。或许无法一帆风顺,但每一步皆是历练。我们坚信,每一份努力皆不白费,每一次耕耘终将迎来收获。或是成功,或是教训,或是经验,归根结底都是人生的宝贵经历。职场中的每一个转折,皆在锤炼我们的坚韧与毅力,提升心理素质,增强抗压能力,铸就社会竞争力。
须知,职场之外,另有天地。
职场如逆旅,我辈皆行人。真正定义人生价值的,并非职位高低或财富多寡,而在于是否活出自我,是否守住内心的底色。当熔炉之火熄灭,所留下的应是更加通透的自我,而非扭曲的残渣。
千帆过尽,你仍是自己最骄傲的作品。
真正的强者,并非从未跌倒,而是跌倒后依然能微笑前行,在锻造中保持灵魂的熔点——既不被轻易熔化,又能百炼成钢。职场可以打磨你,但不应定义你。当他人沉溺于内耗,你应学会跳脱思考,以自身方式重新看待职场,追寻梦想,实现人生价值。
责编:伏志勇
一审:王薇
二审:伏志勇
三审:万朝晖
来源:湖南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