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陈建群)在湘潭县人民检察院,这位叫徐兆熊的老党员,没有留下惊天动地的事迹,却用一辈子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他的故事,藏在日常小事里,于细微处见精神,于平凡中显伟大,简单却动人。
党性锤炼的一生坚守
自18岁入党,徐兆熊便把“共产党员”这个身份当成一辈子的责任。近70年的党龄,承载的是他对党矢志不渝的忠诚与信仰——无论是在职时的恪尽职守,还是退休后牵挂党的事业,他的党性原则从未因时光的流逝而有丝毫减退。
2011年,因市政规划需拆迁徐兆熊所居住的小区修路。这本是利民好事,却因部分住户对补偿方案的异议而受阻,甚至引发矛盾。当时,已经退休的徐兆熊本可置身事外,但他最先想到的是大局、是组织的号召。他不仅自己没有提出任何额外要求,还主动站出来,拄着拐杖挨家挨户走访,耐心劝其他住户:“我们是老党员还是老职工,得带头支持国家建设,不能给组织添麻烦。”他的带动,有效推进了拆迁工作的进行。
2020年初,新冠疫情突袭,举国抗疫。时年82岁徐兆熊,每天看新闻都急得睡不着,总念叨“国家有难,我得做点啥”。他揣着2000元退休金回到县检察院,作为特殊党费上交组织,支援抗击疫情。工作人员劝他留着自己用,他摆手道:“我在家好好的,这点钱不算啥,能帮上忙就行。”这笔党费的背后,是一位耄耋老人对党和人民最深沉的牵挂,闪耀着最纯粹的党性光芒。
忠厚家风的无言力量
徐兆熊教育孩子从不说大道理,只认准两条:要上进,靠努力求进步;凭本事吃饭,绝不给组织添麻烦。在他的严格要求下,三个孩子均踏实奋进,分别在海关、湘钢、湘纺等岗位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
尤为动容的是,他在湘纺孩子因企业改制下岗,生活一度陷入困境。有人劝徐兆熊找老领导帮忙,给孩子谋份工作,他却摇头拒绝:“组织有组织的难处,咱不能开口要特殊照顾,困难扛一扛就过去了。”他鼓励孩子勇敢面对逆境,依靠自身努力渡过难关。这份“不给组织添麻烦”“自强不息”的家风,深刻彰显了老一辈共产党员克己奉公、廉洁自律的高尚情操。
生命尽头的最后牵挂
2025年,徐兆熊病重入院,生命垂危。弥留之际,他心中牵挂的并非个人身后事,而是作为党员未尽的义务。他特意叮嘱子女:“我还有一个月党费未交”,要求子女务必替他补交上这最后一次党费。
“我爸这辈子,交党费从没漏过一次。哪怕退休后,每月到点他都自己去交,他说这是党员的本分。”子女含泪回忆。“交党费”这一寻常的组织程序,成了徐兆熊生命最后的嘱托——这是他一生信仰的终极体现,是他对党组织无限眷恋和无限忠诚的赤子之心的最后表白。
徐兆熊同志的一生,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却于细微处见真章;没有豪言壮语的宣扬,却用行动书写忠诚。他是一位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普通人,却用一辈子的坚守和传承,为我们所有党员,特别是年轻一代,树立了光辉的学习榜样。
斯人已逝,风范长存。徐兆熊同志的名字及其所代表的“忠诚、奉献、自律、担当”精神,将继续激励着一代代莲乡检察人,以及每一位知晓他故事的人,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永葆初心、砥砺前行!
责编:马志军
来源:湖南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