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以实干浇灌乡村振兴之花 湖南省网岭监狱两封感谢信的背后

湖南法治报触屏版 · 司法
发布时间:2025-07-10 | 点击量:15645

通讯员 廖文杰

近日,两封饱含深情的感谢信寄抵湖南省网岭监狱。信中“感谢监狱捐款赞助我大孙女读书”“感谢网岭监狱帮助我家换‘新屋’”的朴实话语,道出了株洲市攸县网岭镇江塘村村民对监狱党委及驻村工作队的由衷赞许。

这份肯定植根于乡村振兴的系统实践,是民心与初心共振的生动回响。而“攸县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先进单位”“乡村振兴大会战工作先进单位”两项殊荣,正是监狱以法治担当赋能乡村发展的有力佐证。

监狱民警在乡村振兴“门前三小”阅读室查看需补充的图书品类。

解燃眉之急 用真情暖民心

乡村振兴,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是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2025年春节前夕,监狱党委书记、监狱长陈纯带队走进困难村民家中,不仅送去新春祝福,更逐一询问身体状况与节日筹备情况,那句“监狱党委永远不会忘记大家”的承诺,成为持续帮扶的开端。

监狱党委书记、监狱长陈纯实地考察乡村建设情况。

“监狱党委的关心,月月都到!”监测户老李的感慨,道出了帮扶的常态。监狱党委班子与公司领导坚持对55户脱贫户、2户监测户及低保、五保乡亲开展季度走访、月度探访,把柴米油盐的琐碎、发展路上的难题都记在心头。

当同心组重病户刘桂云看着2500多公斤西瓜即将烂在地里时,驻村工作队火速联动监狱工会,以“暖心价”全数收购,让“一年辛劳不白忙”的期盼照进现实。

这种关怀更通过组织力量延伸到每个角落:八监区、十一监区等党支部捐资近万元为困难学生助学,一监区、四监区等党支部把主题党日开到田间地头,义务植树、清扫庭院等一件件实事,让“急难愁盼”有人管、有人办。

固民生根基 用保障托底幸福

解决了眼前的难题,更要筑牢生活的基石。

江塘村曾长期受困于水质差、水源缺,监狱得知后当即拨款20余万元铺设自来水主管网,监狱领导多次现场指导,最终让9个村民小组用上洁净的自来水。

外面下大雨,屋内落小雨,曾经是村民老洪家的生活常态。“是监狱干部来我家走访,后来帮我改造了危房。”

而村里的“门前三小”“幸福屋场”,在网岭监狱争取的16台空调、3台热水器、5台洗衣机,以及监狱工会捐赠的10组文体器材加持下,成了承载欢声笑语的乐园。

生活有了保障,发展才有底气。网岭监狱帮扶队与江塘村委精准施策,在区位优势中找潜力。他们依托国道交会、地势平坦的地理条件,将废弃的西塘村委办公楼、校舍改造成贮木场,闲置的油科所厂房引入“里旺花炮厂”,成功促成株洲昊蓝生物颗粒有限公司落户;同时邀请贾岭药博园指导村民种植玉竹等药材,让“沉睡”的资源转化为“造血”的资本。

帮扶队更当起“中间人”,不仅为企业发展协调解决问题,还为村民牵线搭桥找岗位。如今,江塘村集体收入历史性突破10万元,家门口就业增收从口号变成现实,产业振兴的骨架愈发坚实。

为村民义诊。

重塑乡村风貌 用新风聚合力

物质条件改善后,乡村的精气神更需提升。

驻村工作队从环境整治入手,带头清扫村部与主干道,用行动带动村民养成卫生习惯;通过交通劝导、“戴帽工程”宣传,让安全文明出行成为共识,村容村貌与村民素养同步提升。

红色基因的传承更让乡村有了精神内核。监狱团委组织青年干警赴网岭六十分烈士陵园栽种200余棵柏树,青松挺立间,既有对英烈的缅怀,更将法治精神与红色血脉融入乡村发展,为振兴注入深层动力。

如今的江塘村,已获评攸县和美乡村建设示范村,正朝着株洲市和美乡村建设示范村目标稳步迈进。

从解燃眉之急到固民生根基,从兴产业造血到树文明新风,网岭监狱以投资金、捐物资、帮建设、解民忧的全方位模式,构建起应急、保障、发展、提升的乡村振兴闭环。

责编:李祯媛

一审:李祯媛

二审:伏志勇

三审:万朝晖

来源:湖南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