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法治现代化纵横谈 | 精准防范个人极端案事件 着力推进更高水平平安建设

湖南法治报触屏版 · 理论
发布时间:2025-05-31 | 点击量:31851

本栏目系湖南法治报与湖南省公共管理研究基地、湖南省领导科学学会、湖南行政管理学会联合举办。

曾望峰 许又德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在国家更加安全、社会更加有序、治理更加有效、人民更加满意上持续用力,把平安中国建设推向更高水平。2024年,我国刑事案件同比下降25.7%,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向好。但是,一些个人极端案事件的发生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成为影响社会安全的突出因素。要坚持法治思维,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用好“打”“防”“管”“建”手段,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精准防范个人极端案事件,着力推进更高水平平安建设。

依法从严从快惩处

形成“打”的震慑

防控个人极端案事件,“打的一手”任何时候都不能软。突出打击重点,依法严厉打击以报复社会为目的,以驾车冲撞、持刀砍杀等方式进行无差别攻击的个人极端案事件,第一时间将作案人抓捕归案,依法从严从快惩处,坚决打掉犯罪分子的气焰,形成强大震慑。严格依法办案,政法机关相互配合、相互制约,按照法定的标准和程序收集固定、审查运用证据,以法治方式将从严从快的要求落实到位,确保案件质量经得起法律和历史的检验。强化法治宣传,视情发布公安机关第一时间抓捕犯罪嫌疑人,法院从严从快判处重刑、死刑等权威信息,回应人民群众关切,让正义以人民群众可见、可触、可感的方式实现。

强化人防物防技防

筑牢“防”的屏障

防控个人极端案事件,重在防患于未然。扭住人防关键,对于刑满释放、精神疾患、“三失一偏”等重点人员,严格落实属地管理、源头控制、分级管控,全量摸排掌握,严防脱管失控造成现实危害。突出物防重点,紧盯管制刀具、汽油、爆炸物等重点物品,实行产、销、运、储、用全链条全流程管理,严格落实可疑情况报告制度,严防危险物品流入不法分子手中,聚焦学校、集市等人员密集区域,设置硬质隔离设施,夯实安全防范基础。用好技防手段,依托大数据、云计算、视频监控等科技手段,健全监测预警机制,提升智能感知和精准研判能力,实现对个人极端风险的早发现、早处置,将极端行为遏制在萌芽状态。

压实前端管控责任

落实“管”的措施

防控个人极端案事件,难点在于责任落实、措施落细。落实维护社会稳定责任制,坚持“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稳定”,压实属地责任、行业监管责任和政法机关责任,全面防范重点领域涉稳风险。落实专门矫治教育工作规定、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意见、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救助工作意见,加强对罪错青少年、刑满释放人员、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的帮扶管理,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个人极端案事件。落实复盘追责工作机制,对已发生的个人极端案事件开展全面分析复盘,倒查行业主管部门监管是否到位、执法是否规范,属地防控责任是否落实,深入查找是否存在因矛盾纠纷调解不及时、工作措施不到位造成矛盾激化,或因重点物品管控失控、可防部位和重点区域控制不力、特殊人群管理不到位等原因引发极端案事件等情形,依法依规追责问责,倒逼防控责任落实到位、管控措施落地见效。

构建矛盾化解平台

提升“建”的效能

防控个人极端案事件,根本在于构建高效能矛盾纠纷化解制度体系,推动矛盾纠纷发现在早、化解在小。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坚持新时代“枫桥经验”,做到预防在前、调解优先、运用法治、就地解决,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建强综治中心平台,以县级为重点持续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将分散在政府部门、司法机关和社会机构的涉及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的职能部门集中整合到综治中心,做到权责明晰、运转顺畅、方便群众,让人民群众化解矛盾纠纷“最多跑一地”。完善法治化信访工作机制,全面落实《信访工作条例》,把解决群众合理诉求、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诉求合理的解决到位、诉求无理的教育疏导到位、家庭困难的帮扶救助到位、行为违法的依法处理,坚决守住防范矛盾纠纷激化升级引发个人极端案事件的底线。

精准防范个人极端案事件,推进更高水平平安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协同发力,久久为功。要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问题导向、法治思维,坚持依法打击、源头治理、立体防范、制度建设多措并举,切实筑牢个人极端案事件防线,推动更高水平的平安建设。

(作者分别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委党校基地研究员、湖南省委党校第68期中青二班学员)

责编:刘冬晨

一审:刘冬晨

二审:伏志勇

三审:万朝晖

来源:湖南法治报